近日,28岁的谢先生(化名)来到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一病房就诊。患者自幼就有脱肛的毛病,一直未引起重视,成年后发现情况越发严重并且明显影响正常生活。
出现这样的情况,患者感到无比恐慌和无助并出现焦虑倾向,经多方打听,慕名来到哈医大四院肛肠外科门诊,经过完善细致的检查发现,谢先生的病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是脱肛中最严重的一种,“直肠壁全层脱出”,并且是每次下蹲增加腹压,都会脱出伴明显出现肛门及肠管坠胀感,腹腔内肠管牵拉疼痛,伴随病情进展,脱出肠管长度从起初的1-2cm,到现在的8-10cm,并且出现腹痛、粘液便、便血等消化道症状,每次脱出后要小心翼翼方能送回,面对这样问题,哈医大四院普外一科肛肠专病治疗组经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后决定迎难而上,首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专业细致的疾病讲解和心理辅导支持,帮助其建立直面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并制定了完备的诊疗方案。
经过反复考量最终为谢先生实施了四孔法腹腔镜下直肠系膜柱状剥离+直肠后壁悬吊+直肠前壁折叠+肛门紧缩术,手术历时3小时,整个过程几乎无出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张春鹏博士介绍:直肠脱垂俗称为脱肛,是指肛管、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肠壁黏膜或全层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张春鹏博士指出:考虑到谢先生比较年轻,腹腔镜手术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创伤,并且在高清镜头的加持下,清楚的分离解剖层次,最大程度的保留功能,由于术中操作精细,术后并未留置引流管,减少异物刺激,术后恢复周期也大幅缩短,但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对手术团队是不小的考验,需要术者及助手熟练配合、解剖层次熟练、操作空间狭小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其多见于以下人群:
·儿童:儿童时期,尤其是1-3岁的幼儿,由于骶骨弯曲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位,且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作用较弱,再加上小儿经常有便秘、腹泻、剧烈哭闹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使得直肠容易向下移位而发生脱垂。随着年龄增长,骶骨弯曲逐渐形成,多数轻度直肠脱垂可自愈。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肌肉松弛,尤其是盆底肌肉和直肠周围的支持组织如肛提肌、直肠韧带等会出现萎缩、松弛,对直肠的固定和支持作用减弱。同时,老年人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长期咳嗽会使腹压增加,或者存在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习惯性便秘等问题,这些因素都易导致直肠脱垂。
·经产妇:女性在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和筋膜会受到过度牵拉,导致其松弛。尤其是多次分娩的经产妇,盆底组织的损伤更为严重,使得直肠周围的支持结构薄弱,难以维持直肠的正常位置,从而增加了直肠脱垂的发生风险。
此外,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的人,如腰骶部神经损伤、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等,因神经调节功能异常或直肠本身结构发育异常,也容易出现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的分类
1.不完全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黏膜下移。
2.完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
(1)内脱垂:下移的直肠壁在肛管直肠腔内。
(2)外脱垂:下移到肛门外。
直肠脱垂的病因
1.解剖因素:幼儿骶骨弯曲度未形成、老年盆底组织松弛等,使直肠易于脱垂。
2.腹压增加:长期便秘、腹泻、排尿困难、慢性咳嗽等,致使腹压长期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3.其他因素:营养不良、久病体弱等导致盆底肌肉松弛,也可能引发直肠脱垂。
直肠脱垂带来的危害
1.影响生活质量:
·局部不适:患者常感到肛门坠胀、疼痛,尤其在行走、站立或排便时,坠胀感加剧,影响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排便异常:直肠脱垂可能导致排便困难或失禁。排便困难时,患者需用力排便,进一步加重脱垂程度,形成恶性循环;而排便失禁会使患者无法控制排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尴尬。
2.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黏膜糜烂、溃疡:直肠反复脱垂,黏膜受摩擦,易出现糜烂、溃疡,引发便血,长期便血可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肠壁坏死:严重脱垂时,若肠管嵌顿,血液回流受阻,可致肠壁缺血坏死,引发剧烈腹痛,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3.引起其他并发症:
·肛周感染:直肠脱垂使直肠黏膜分泌物增多,刺激肛周皮肤,引发瘙痒、湿疹,若皮肤破损,易继发感染,形成肛周脓肿等疾病。
·泌尿系统问题:严重的直肠脱垂可能压迫盆腔内的尿道、膀胱等泌尿系统器官,导致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长期可影响肾功能。
4.心理问题:
由于直肠脱垂常伴有排便异常、局部不适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可能反复发作,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最后张春鹏博士提醒:早期或者直肠粘膜层脱垂可以经肛门微创手术完成,如果出现肛门区异样,一定尽早就医,以免小病拖成大病。
哈医大四院肛肠外科门诊时间:
周一至周三:上午8:00-11:30,下午13:00-16:30
周四至周五:上午8:00-11:30
哈医大四院肛肠外科门诊地点:
南岗区颐园街37号(哈医大四院江南院区),门诊楼(4号楼)二楼D区18诊室
咨询电话:
0451-85939264
出诊专家:
付旭良主任医师;程效林主任医师、张春鹏副主任医师;
挂号方式:
提前网络预约。“哈医大四院”微信公众号→挂号→南岗院区→外科门诊→普通外科→肛肠外科门诊→出诊医生→选择时间段,点击挂号,微信付费。请按照预约时间提前10分钟候诊。为方便广大患者足不出户就能问诊看病,哈医大四院互联网医院已启动,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微信扫码与张春鹏博士留言咨询,为您提供专业耐心的解答和建议。
科室特色:
1.肛周疾病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肛周脓肿、肛门湿疹、肛乳头瘤、肛乳头肥大、肛门瘙痒、肛门疣病、肛门潮湿、肛瘘、肛裂、直肠脱垂、肛门直肠狭窄、肛门失禁、肛隐窝炎、肛乳头炎、肛周化脓性汗腺炎、肛周蜂窝织炎、肛周坏死性筋膜炎、骶尾部藏毛窦、骶前囊肿、肛肠肿瘤等疾病系统化诊治。
2.复杂疾病治疗:复杂高位脓肿、复杂肛周疾病、混合痔的微创手术、术后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指导等进行科学化、个体化、专科化、系统化、模块化治疗。
专家简介
付旭良
主任医师
学术兼职:
黑龙江省肛肠病康复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黑龙江肛肠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肛肠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肛肠事故鉴定委员会 委员
专业擅长:
从事肛肠专业40余年,先后发表国家及省、市论文十余篇。工作期间共收治病人两万余例,治愈率达99%,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术,对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等肛门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程效林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哈医大四院特聘专家
学术兼职: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第六届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肛肠分会副会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特邀审稿专家
全国肛肠名专家
专业擅长:
曾在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病治疗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北京广安门医院、上海交通大学新华医院,天津南开大学附属天津人民医院,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六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杭州三院等国内知名肛肠中心访问学习交流。开展一系列微创新技术,引进省内首台痔动脉结扎超声多普勒检查仪,在省内率先开展超声多普勒引导的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病(获省医疗卫生技术三等奖),开展神经刺激器引导下ALOCK阴部神经阻滞在肛肠疾病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应用于临床,使患者术后达到微痛甚至无痛(获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三等奖)。开展国内前沿技术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获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一等奖)。在国内率先开展3D可视辅助下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在借助高科技实施复杂性手术方面跻身全国先进行列。近年来陆续研发出多项新技术,在高位复杂肛瘘方面应用国内首创的低位瘘管切除高位瘘管包埋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取得了阶段性突破进展,为解决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这一肛肠领域世界范围难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选择;在重度环形混合痔方面应用国内原创的痔上黏膜悬吊内痔结扎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获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二等奖),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获颁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先进名医工作室(暨程效林名医工作室),主持科研项目多项,其中获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一等奖一项。获省医药卫生新技术二等奖一项,获省医药卫生新技术三等奖二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主持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在研课题《3D重建技术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应用》。
张春鹏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学博士、住培导师
学术兼职:
国际创伤生命与支持高级提供者资质(ITLS )
黑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微创肠胃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分会委员
哈尔滨市医师协会烧伤分会理事
《实用外科手术治疗要点》编委
《肛肠科主任查房》编委
《盆底医学》编委
专业擅长:
主要从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等),乳腺癌及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临床治疗工作;尤其集中于以胃癌、结直肠癌及甲状腺癌、乳腺癌外科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多年致力于消化道良、恶性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以及肿瘤患者的代谢、营养与支持治疗。擅长以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规范化、微创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各种普外科良、恶性疾病。积极倡导、开展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主要科研方向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靶向治疗的临床及基础转化相关研究,以及胃癌和大肠癌外科微创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对痔、肛周脓肿,肛裂、肛瘘、脱肛等肛周疾病综合性诊治及手术治疗有较深造诣。并总结出一整套肛周疾病的系统化、模块化、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收到较好效果。发表本领域英文文章并被SCI收录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盆底医学》十四五本科规划教材参编编委,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获得省部级获奖成果8项,获得市级获奖成果1项,获得省部级新技术二等奖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