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活动于2025年4月15日—21日全国联动开展。本届活动以“CACA指南,我知你知——全程管理,全息发力”为主题,以《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5)》为载体,践行“肿瘤防治,赢在整合”总体理念,“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推行MDT to HIM实践,创建整合型肿瘤防治体系,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
结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其发展遵循"息肉-腺瘤-癌变"的演化路径。从第一个异常细胞出现到形成恶性肿瘤,通常需要10~15年漫长过程。这种缓慢的发展特性,恰恰为我们提供了黄金干预窗口。
饮食红黑榜:日均红肉摄入超100克风险增17%,加工肉类每增加50克风险跳升18%;
代谢警报:糖尿病患者风险增加27%,肥胖人群(BMI≥30)风险飙升33%;
遗传警戒线:林奇综合征家族史者终生风险达80%,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几乎100%癌变;
炎症隐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年癌变率2%,20年达8%;
生活方式警示:长期吸烟者风险增加25%,酗酒人群风险提升21%;
年龄警戒:50岁后风险呈指数级增长,但35岁以下早发癌占比已达15%。
排便习惯改变:持续3个月以上的腹泻/便秘交替
便血观察:暗红色血便与鲜红色痔疮出血的鉴别
腹痛模式:定位模糊的持续性隐痛
贫血征象:不明原因的疲劳、面色苍白
体重迷局:6个月内非刻意减重超5%
里急后重感:持续便意却排便不尽
腹部包块:右下腹可触及的质硬肿块
肠梗阻表现: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
黏液便特征:果冻样分泌物持续出现
肿瘤热现象:长期低热(37.5-38℃)
1.初筛三剑客:
粪便DNA检测:灵敏度92%,特异性87%
粪便隐血试验(FIT):年检灵敏度79%
血液Septin9基因检测:灵敏度68%
无痛肠镜:可同步切除息肉,降低90%发病风险
CT仿真肠镜:适合无法耐受内镜者
普通人群:45岁首检,每5年复查
高危人群:提前至35岁,每2~3年复查
术后患者:首年每3个月复查,2年内每半年
“没有症状就不用查”——早期癌70%无症状
“肠镜很痛苦”——无痛技术已普及
“一次正常管终身”——肠道环境持续变化
每日膳食纤维≥30g(相当于500g蔬菜+200g水果)
红肉周摄入<500g,加工肉类<50g
增加ω-3脂肪酸(深海鱼每周2次)
补充维生素D(血清浓度≥30ng/ml)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每日阻力训练15分钟(深蹲、平板支撑)
BMI控制在18.5-23.9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空腹血糖<6.1mmol/L
每日发酵食品(酸奶、纳豆)
补充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
避免滥用抗生素
阿司匹林(需医生评估)
钙剂(1200mg/天)
叶酸(400μg/天)
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合<2cm病变
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早期癌
内镜下无法切除,又相对早期的肿瘤,是NOSES手术的绝佳适应证(腹部无辅助切口经直肠/阴道取标本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机器人辅助手术:5年生存率提升至68%
新辅助放化疗:肿瘤退缩率可达40%
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
免疫治疗:MSI-H/dMMR型患者显著获益
基因检测指导用药(RAS、BRAF等)
循环肿瘤DNA监测复发
营养支持治疗
心理-社会医学干预
正确测量底盘孔径
及时更换渗漏底盘
皮肤保护三步法(清洁-防护-滋润)
术后4周渐进饮食:清流质→低渣→普食
少食多餐(6-8餐/日)
避免产气食物(豆类、碳酸饮料)
盆底肌锻炼(凯格尔运动)
腹式呼吸训练
渐进式步行计划(从每日1000步起)
术后2年内:每3个月全面复查
3~5年:每6个月检测
5年后:每年随访

八、打破认知误区:
年轻人豁免论:临床接诊最年轻患者仅16岁
素食保险论:纯素食可能缺乏抗癌营养素
痔疮等同论:90%直肠癌曾被误诊为痔疮
疼痛警示论:无痛≠安全,早期多无症状
遗传宿命论:70%患者无明确家族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普通外科一病房(胃结直肠外科)
专家简介
普外科党支部书记
主任医师 教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线下每周一出诊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NOSES委员会委员
中国NOSES联盟黑龙江分会副理事长
黑龙江省医学会肛肠外科分会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促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甲状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