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四院普通外科五病房李国东教授团队为一名罹患永久性回肠造口旁疝的患者成功完成高难度造口旁疝修补及造口重建术,患者及家属对李国东教授团队在高难度疝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诊疗实力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赞扬。十年前,张女士(化名)因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P)先后接受了“全结肠切除术”“永久性回肠造口术”“直肠全切除术”。十年来,回肠造口虽然维系着她的正常生活,但也伴随着诸多不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女士逐渐出现了严重的贫血和营养不良。近年,张女士又发现造口旁出现了明显肿块,不仅伴有持续性疼痛,还出现了严重的造口梗阻,影响排便。当地医院诊断为:造口旁疝。“造口旁的肿块越来越大,疼得我直不起腰,吃东西也没胃口,身体一天比一天差……”绝望之际,张女士慕名找到了哈医大四院普通外科五病房李国东主任。接诊张女士后,李国东主任首先系统询问了张女士的病史、病症变化及此前的诊疗详情。
![]()
随后,李国东主任团队对张女士的病情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准确给出了:回肠造口旁疝、造口不全梗阻、继发性重度贫血、重度营养不良的诊断。但是张女士和普通的“造口旁疝”手术之间耸立着另一座“大山”——张女士十年前接受过的全结肠切除手术等三次手术必然导致其腹腔内存在广泛且严重的粘连,这会大大增加此次手术的难度和风险。一方面,粘连组织的界限十分模糊,手术中非常容易出现仅剩的小肠损伤、触碰血管导致大出血等问题;另一方面,患者本身存在贫血和营养不良的情况,术后恢复能力较差,手术耐受性也远低于普通患者,这无疑给手术和术后护理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李国东教授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临床营养科组成多学科诊疗协作组,围绕患者的病情、手术方案制定、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术后护理重点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最终形成“张女士专属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认真的术前准备和系统的营养支持治疗、张女士的营养指标和贫血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机体各项指标也最终达到了手术标准。
![]()
李国东教授在手术中
正如术前预判的那样,患者腹腔内的粘连情况比想象中更为严重,肠管、网膜、腹壁等组织紧密粘连在一起,几乎看不到正常的解剖结构。李国东主任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精细的手术操作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经历了近4小时的高强度、高难度手术,最终成功完成了“病变造口切除、造口旁疝修补、新造口重建和腹壁修补”的全部手术步骤。术后,李国东主任紧绷的神经丝毫没有放松。从患者离开手术室的那一刻起,他便将注意力投入到患者的术后康复和护理指导中。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感染、肠麻痹等并发症,李国东教授领衔的医疗及护理团队按照术前制定的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开展事无巨细、全方位管理。最终在李国东教授团队的精心照护下,张女士的恢复情况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术后第三天,她开始进食流质饮食,没有出现任何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张女士的各项指标也基本恢复正常,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症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张女士已经顺利出院,回归到了正常生活中。
![]()
李国东主任介绍: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指腹腔内组织或器官通过造口周围的腹壁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疝,常伴随疼痛、腹胀、造口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肠管嵌顿、坏死,威胁患者生命。造口旁疝的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是对主刀医生在胃肠外科与疝外科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临床经验及临床决策能力的综合考验。一台成功的造口旁疝修补及造口重建术,不仅依赖术中精准操作,更离不开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的配合。团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从常规的外科诊疗到复杂的腹部外科手术,从术前的精心准备到术后的细心护理,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