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庆日报以《医护人员紧急施救获赞誉》为题,报道了油田总医院CT室门口,一名男子突然全身抽搐晕厥,医护人员就地抢救患者转危为安的事情。经过诊断,该男子属于酒精戒断反应。
戒酒为何会出现如此强烈的反应?我市一年又有多少人去医院戒酒?本报记者走访市第三医院物质依赖亚专科了解到,去年,我市近300人由于饮酒引起精神和行为障碍而接受戒酒治疗。
年终岁尾,亲朋团聚,小酌几杯,无可厚非,可是如果顿顿无酒不欢,一天不喝酒,就会手抖、出汗、焦虑,甚至出现幻觉等戒断反应,那么,你可能是慢性酒精中毒,必须要看医生了。
一天没喝酒竟砍伤手
家住东风新村的吴先生今年51岁,20年前从外地来到我市,在批发市场里经营着一家肉铺。刚开始,他只是晚上爱喝酒,慢慢地变成了一天喝两顿酒。近几年,他顿顿不离酒。早晨起来饭不吃,就得喝一杯白酒,这样才有精神。
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因为起得晚,早上吴先生没有时间喝酒,就去市场了。没站多大一会儿,他就觉得焦虑不安,紧接着,手抖了起来,给顾客切肉时,将刀砍在了自己手上,鲜血直流。妻子赶紧领他去医院包扎,可他燥动不安,根本不让医护人员靠近,并且意识不清,胡言乱语。在医生的建议下,吴先生被家人送到了市第三医院物质依赖亚专科。
“患者来的时候,出现了肢体震颤、焦虑、谵妄、高热等酒精戒断反应,是典型的由于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市第三医院物质依赖亚专科一病区主任赵艳红说,根据症状,为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治疗,他的情绪才慢慢平稳下来。
无独有偶,今年41岁的油田职工李先生也是因为过分“恋酒”,被家人送到医院。“没有一天不喝酒的,喝完就闹,不给喝更闹,媳妇不跟他过了,孩子他也不管。”家人向赵艳红无奈地倾述着。
因为李先生长期大量喝酒,单位给予了他一次处分。眼见着工作也要丢了,李先生想把酒戒掉,可不喝酒,他就心慌、气短、全身抽搐。
有戒断反应就要及早就医
“医生,你快帮我想想办法,把酒戒了,再不戒人就废了。”去年11月末,42岁的冯女士找到了赵艳红,请求住院接受戒酒治疗。
冯女士大学毕业后就到我市一家公司当销售员,平时应酬不少,每次都因为豪饮得到不少好评。如今已经是销售副总的她过了“以酒示诚”的年纪,可是她却越来越离不开酒了。每次喝完酒,她都会兴奋不已,一两天睡不着觉,食欲也越来越差,体重不到90斤。丈夫每每劝她戒酒,她都会大发雷霆,导致夫妻关系紧张,孩子也因此越来越疏远她。她试了几次控制自己不喝,可出现的不适感让她很快便放弃了,无奈,只能求助医生。
“到这里接受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出现戒断反应或者精神和行为障碍才来的。”据赵艳红介绍,该院自1992年成立戒酒病房以来,就诊的患者人数逐年递增,去年,有近300名患者住院接受戒酒治疗。这其中以男性为主,女性约占总住院人数的5%。年龄最小的不到30岁,年龄最大的70多岁。
那么,慢性酒精中毒有哪些表现?什么样的人该接受戒酒治疗?对此,赵艳红说,具有以下表现者,一定要及时就医:长期(十年以上)过量饮酒,对酒精高度依赖,因酗酒耽误工作,引发暴力行为,性格大变,情绪不稳,记忆减退,智力下降,对饮酒有不可克制的欲望,为了得到酒不惜说谎,甚至偷窃者;一旦停止饮酒,就会出现烦躁、失眠、恶心、心慌、抽搐等戒断反应,严重的可发生震颤和谵妄,出现幻觉或妄想者。
据介绍,慢性酒精中毒不仅可以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者出现脑萎缩,也可导致心、肝、肾等脏器的损伤,引发慢性胃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并发症,更容易引发悲观、厌世等抑郁情绪。
戒酒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头几天同学聚会,又忍不住大喝了一场,之后就又收不住了。”小王和赵艳红说着自己复饮的经过,26岁的他已经是病区里的“常客”了。
在我市某银行工作的小王从高中开始喝酒,大学时,喝酒更甚,每次都喝10多瓶啤酒。
工作后,小王对酒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每天不喝酒,就觉得心里空,浑身不舒服,打不起精神。他把啤酒藏在柜台底下,趁着没客户的时候,喝几口,被领导处罚后,小王就把啤酒倒进保温杯里,每天当水喝。又被发现后,小王被撤离了前台,他这才意识到,长期饮酒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
小王来到了市第三医院戒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不错。可是,出院后,一旦有喝酒的场合,小王还是无法自控,反复入院。
对此,赵艳红说,想要成功戒断对酒精的依赖,不能仅靠医院的治疗。首先,家人和朋友要理解包容患者,从心理上给予支持。其次,患者要避免与饮酒的人接触,多结交不饮酒的朋友。还有,患者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新的爱好,注意营养均衡。